|
叙说清代历史 展现商业文化 ——简析承德人眼中的清坝
作者:马静
摘要:河流是城市诞生的摇篮,但凡国际上著名的城市,总有一条著名的河流与之相随相伴。武列河虽不是什么著名的河流,可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却将其载入名著《水经注》中,河边的清坝自三百多年前成建至今一直默默坚守在武列河畔,护佑着承德一方安宁。本文从叙说清代历史与展现商业文化两方面,简要分析一下承德人眼中的清坝。 关键词:清坝 内坝 外坝 结构 商业文化
叙说清代历史 “清坝”又称武列河防洪坝,东至东北,北起沙堤嘴至今旅游桥为康熙所建“外坝”,德汇门东侧至铁路大桥(已拆)为“内坝”(乾隆题名“迎水坝”),南到承德大桥。清坝因避暑山庄的建造而修筑,是造园的序曲,更是避暑山庄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避暑山庄营建之初,为扩大避暑山庄的占地面积,保证山庄水源补给,保护山庄宫苑安全,防御武列河水泛滥,设计者的第一步即是疏通河道,用牢固的堤坝(外坝)将武列河向东推移,并在东侧宫墙外用宽3.8米,高2米条石四层做护墙坻坝。使堤坝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至光绪初年历经近180年仍安然无恙。 乾隆即位为扩建山庄、保护湖水洁净、排除污水特修“五孔闸”,排出的水与护城河汇合后入武列河,同时也可防御武列河水的侵袭。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又修建了德汇门至草市堤坝一段称之“内坝”,又称“迎水坝”,并建石桥一座称“迎水坝桥”。 道光十年(1830年),承德知府海忠为官清廉,晋升为热河兵备道道合,为排除武列河水患,保障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募捐集资“在府志东教场迤北,东大河西草市不数十武,商贾经行病涉”,修筑了一段堤坝(今草市至承德大桥),为方便百姓又捐献渡船两只作为官渡,并在武列河东西两岸刻石立碑。 清坝分内外二坝,即康熙年间所建外坝与乾隆年间所建内坝(迎水坝),两者用料结构基本相同。而道光年间海忠集资所建堤坝工程质量较差,与敕建堤坝差异较大。 《承德府志》载:“在府志东有二坝,各径十五丈,广四尺,穹九尺有奇…延袤十二里,甃石七层,广约丈许”。清坝高3.5米,选用长1.1米,宽0.53米,高0.5米的石条,外层用石条叠砌,石间以“银锭扣”连接;内层砌成虎皮石墙(现称浆砌石或块石),中是以糯米浆三合土(白灰、黄土、砂)填充夯实,上摸三合土成半圆弧形,两侧砌条石,也用银锭扣连接;堤下采用柏木桩固底,桩径平均8—10厘米,长1—1.4米,桩距15—20厘米,有效缓解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工程质量十分牢固。而道光年间海忠募集所建堤坝因用料较差,曾几次决口被淹,现已被冲毁无存。 据记载,从康熙四十二年至光绪初年八位清帝统治期间因,并没有破坏性较大的洪水袭击,因此清坝基本完好。 至光绪九年(1883年)七月二十四日,恩福等奏:武列河水冲决,由狮子沟起至迎水坝一带石坝连绵数里,全行漂没,兼以山水力猛,石块冲失… 光绪十年(1884年)七月二十二日,谦禧等奏:狮子沟旱河东西两岸石坝冲失无存,共长六百一十丈。又是月二十七日是,武列河草坝冲刷无存… 光绪十二年(1886年)七月二十二日,谦禧等奏:因大雨倾盆,山洪暴发,致将旱河,武列河各坝先后冲决。沿河铺屋并草市街民房,共坍塌一万余间…,又狮子园旱河北岸石坝冲击六十六丈,石坝亦被淹冲折并冲去民房六十余间,淹死男妇五十一人。 光绪十六年(1890年)五月二十九日至六月初四接连降雨五昼夜,旱河、武列河洪水泛沙水深丈余,内外二坝冲塌一百余丈,旱河虎皮石坝冲塌一百八十丈,及时修补幸未缺口。 由此,所以光绪年间清坝又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加高,可以看出加高二至三层,只是用料不规整,也没用银锭连接,尽管工程质量不如以前,却也不失为古代水利工程建筑的佳作。
展现商业文化 商业文化简单说就是经济和文化的结合体,两者紧密相连,互相推进,共同推动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曾多次组织维修清坝,并在原清坝的基础上,沿承德大桥至半壁山一带续建了一段堤坝,形成了武列河两岸颇具规模的防洪工程体系。随着社会进步与城市发展,清坝作为历史文化的一个载体除了在不断地加固、维修有效保护其原结构和功能外,还在保护城市环境、缓解城市供水、营造良好的河流景观与滨水环境,创建宜居宜游生态旅游城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展现了承德的商业文化。 1992年8月承德市人民政府立“武列河清坝”纪念碑;2008年8月在《承德市城市总规划(2008—2020)》总体要求下,将北起正阳酒店南堤岸,南止武列路,全长3.6公里的清坝,坝顶浇筑混凝土,上铺青石板,形成钢架木栈道和石材甬道两种形式的仿古景观;并将小南门桥至承德大桥段清坝以东侧边缘为基线,向东扩至武列河西岸,向西扩至武列路东作为历史建筑予以保护。 如今的清坝不再是沧桑的老者,而是犹如一位精神饱满、斗志昂扬的卫士,守护着这一方山水,护佑着承德百姓。随着长15公里,宽200米,水域面积300万平方米呈阶梯状分布的12道橡胶坝群的兴建,清坝白天细听流水,有了绿树与鲜花的陪伴;到了夜晚在街灯与射灯的照耀下满脸笑意地瞧着游人河中泛船、戏乐,听着“情人岛”(在小南门桥至承德大桥段内,因有假山堆砌,并建有亭榭、绿荫长廊,环境宜人,被承德人称为“情人岛”)上的年轻人窃窃私语……。 “文化鼎盛之日,便是经济鼎盛之时”,我们坚信随着“清坝景观改造工程”的不断完善,承德的商业文化将会越来越繁荣。
参考资料: [1]《承德府志》 [2]《清宫热河档案》 [3]《承德市城市整体规划》 下一篇: 文化馆免费开发之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