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电话:13775896507
陈老师QQ:787050129
王老师QQ:529090610
【论文降重查重网】www.lwjccc.com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客服中心


期刊咨询  苏编辑 期刊咨询  苏编辑  

期刊咨询  李编辑 期刊咨询  李编辑

期刊咨询  段编辑 期刊咨询  段编辑

期刊咨询  杨编辑 期刊咨询  杨编辑  

期刊咨询  陈编辑 期刊咨询  陈编辑


微信/手机:18705210670

固定电话:0516-83008663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万达广场写字楼B座1914室

用稿通知
《集邮》用稿通知
《集邮》刊登通知书
《集邮》稿件刊登通知书
《赣西科技职业学院学报》采稿通知单
《读写算》稿件录用通知书
《读写算》稿件录用通知单
《读书文摘》稿件录用通知书
《大学教育》用稿通知书
《楚天法治》录用通知
《成功》用稿通知书
《文理导航》稿件采用通知书.gif
《文化视界》刊用通知
《青年文学家》录稿通知单.jpg
《魅力中国》用稿通知书.jpg
《科技与创新》稿件录用通知.jpg
《科技创新导报》期刊用稿通知书.jpg
《今日中国论坛》用稿通知.jpg
《教育学》稿件录用通知书.jpg
《教育学》稿件录用通知.jpg
《教学学习与研究》录用通知单.jpg


发表流程









中医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胡昌花


摘要 :目的 观察中医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治疗的患者76例为实验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局部体征积分和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中医治疗方法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实施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和质量,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9        文献标识码:A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指的是盆腔炎性疾病的遗留病变,主要包括组织破坏、增生瘢痕的形成以及广泛粘连等。随着我国盆腔炎性疾病发病率的逐渐增加,这一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着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临床上较为常见和多发的一种疾病类型,得到了医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而这一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找到一种效果理想且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1-2]。本文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治疗的患者76例为实验对象,观察了中医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效果,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实验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治疗的患者76例为实验对象,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为50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23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1.3±2.9)岁,患者病程在0.5-7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98±0.56)年,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治疗,治疗的方法包括口服少腹通络颗粒和灌肠治疗,少腹通络颗粒治疗的方法为每次10g,每天3次,在饭后用温水冲服,经期停止药物的使用;灌肠治疗采用自拟的中药保留灌肠方剂:三棱、黄柏、穿山甲、败酱草、赤芍、丹参、路路通、红藤、王不留行、炮夏枯草、莪术各30g,用水煎煮至沸腾后继续半个小时,待药物温度在38oC左右时进行保留灌肠,灌肠前让患者排便,并取左侧位,尽量卧床休息,药物保留4小时效果更佳,经期停止灌肠治疗。

    1.2.2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治疗的方法为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喹诺酮和甲硝唑静脉滴注,每天1次。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局部体征积分和中医症状积分等情况均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记录,以供实验统计分析。

    疗效评定标准: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B超和妇科检查恢复正常为痊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有明显改善,B超和妇科检查有所好转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B超和妇科检查均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有效率=痊愈+有效。

局部体征评分主要对患者子宫活动、附件区有无包块、压痛、宫底韧带增粗和压痛程度以0-4分进行评价,中医症状评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根据患者症状有无和严重程度以0-3分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8.O统计学软件对本次实验研究中涉及的所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例数(n)和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用标准差(X±S)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构成比用配对t检验,P<0.05为实验结果间=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38例患者,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分析研究


组别(n) 痊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n=38) 20 17 1 97.4%

对照组(n=38) 16 18 4 89.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观察组有38例患者,其治疗后局部体征积分和中医症状积分分别为(1.12±0.23)分、(3.24±0.34)分;对照组有38例患者,其治疗后局部体征积分和中医症状积分分别为(0.78±0.28)分、(2.45±0.32)分,观察组患者局部体征积分和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在中医上属于“月经不调”、“无子”、“盆腔炎”、“症瘕”以及“带下”等范畴,其主要的发病原因为湿、热、毒、瘀、邪,由于患者体内的余毒未清又发生反复感染而延长了患者的病情,出现经脉气血瘀阻的情况,以致包块、积液和粘连的形成,病情迁延难遇,其主要的病例特点为虚实夹杂[3]。

    在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常规的西医治疗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无法满足患者治疗的需要。而中医治疗具有改善患者生理机能,调节患者代谢平衡的作用,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效果,其中少腹通络颗粒以芍药、三七粉、甘草、穿山甲、枳实、土鳖虫、柴胡、生黄芪等药物组成,可以达到活血止痛、调达气机、活血散瘀以及补益气血的效果。而灌肠治疗中三棱、黄柏、穿山甲、败酱草、赤芍、丹参、路路通、红藤、王不留行、炮夏枯草、莪术等药物可以达到利水消肿、散寒止痛、软坚散结和消痰排脓的功效,运用这样的中医治疗方案对患者实施治疗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目的[4-5]。在本次试验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局部体征积分和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运用中医治疗方法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实施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和质量,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牛爱琴.中医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21:2948-2949

[2]李美娟.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中医治疗经验[J].中医临床研究.2014,29 :90-91

[3]康博琪.盆腔炎反复发作的中医治疗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7):60

[4]肖雁群.浅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评价的临床指标[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06):269-270

[5]陈建宾.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治疗[J].中国民间疗法.2013,21(05):16-17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