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壤盐渍化的危害以及综合治理与改良张培栋 邓晓铌 陈恩科
摘要:土壤盐渍化问题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面。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深入研究土壤盐渍化的危害以及如何有效的治理和采取一些科学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改良,这是研究的重点所在,也是面临重大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盐渍化土壤;危害;综合治理;改良 一、盐渍化土壤及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危害 土壤盐渍化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盐渍化可以与荒漠化相比较,我们通过研究盐渍化对耕地或非耕地的恶化,从而找到应对盐渍化的方法,以减少盐渍化带来的危害。这是我们研究盐渍化造成土壤板结的重要内容。 其实土壤中的离子浓度很大,且pH值也高,这就造成了电导率和可交换性钠升高,从而对土壤中的酶活性产生影响。由于盐渍化的加重,使部分耕地被荒废,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土壤与水体的盐分存在相互作用,含盐土壤会对周围的水体造成盐污染,盐渍化导致耕地资源的质量退化;盐渍化问题会造成地下水质的恶化,还会对生物多样性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土壤盐渍化的综合治理与改良 在认真总结国内外有关盐渍化土壤的治理和次生盐渍化防控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如下的农业生物化学综合治理改良方案。 (一)治理原则 (1)改善生态,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地区土壤盐渍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原水系自然流势的改变,打乱了水盐的自然动态平衡,使原生生态环境、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受到干扰,引起生态失衡,导致了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展。因此,在治理改良中,首先必须对受到损害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整和修复,严格禁止和纠正不合理和不科学的经济行为,促使区域经济步入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 (2)治水培肥,实行治标和治本有机结合 基于防控土壤盐渍化的“水盐定向迁移”原理和“盐分上移地表排盐”技术,实行全新的水利工程改良模式势在必行。但治理脱盐减碱仅是治标措施,多年来治理盐渍化和防控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实践证明,必须通过长期大量施用有机肥料、酸性肥料和农作物营养套餐施肥技术,努力补充和平衡土壤中作物所需的各种阳离子,减少对作物生长有毒害的钠离子,通过离子平衡提高作物的抗盐性。因此,在防控盐渍的同时,必须进行肥盐调控,以水洗盐,以肥培土,促进作物高产,使盐渍化土壤由低产变中高产,由恶性循环走向良性循环。 (3)重在治本,实施农业生化技术综合治理改良系统工程 目前,国内外有大量的、具有一定成效的治理盐渍土和防控次生盐渍化的先进技术和措施,但是大多数是治标不治本的单项技术。有的只能产生短期效益,或者是中期效益;有的强调单项工程治理,忽略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恢复等。因此,盐渍化土壤的治理和土壤盐渍化的防控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根据地区的资源条件,从修复生态开始,因地制宜实施农业治理、生物治理和物理化学治理技术措施有机结合的“标本兼治”系统工程,我们称之为“农业生化技术综合治理改良技术”。 三、改良措施 (一)物理治理 物理治理改良就是利用一些物理的方法和措施,如兴修水利工程、耕作治理、换土措施等,以达到治理改良盐渍土及防控次生盐渍化的目的。 (1)兴修水利工程 充分研究与调控土壤中的水盐运行规律,是农业生化技术综合治理盐渍化最重要的中心环节。通过兴修水利工程措施,如用灌溉淡水把盐分淋洗到底土层或以水渗带盐分排出,淡化土层和地下水等。 (2)耕作治理 耕作治理改良主要是对盐渍化土壤的不良物理性质进行改良,改善土壤结构和孔隙度等不良性状,削弱或切断上下层土壤的联系,阻止地下水和土壤水直接上升到地表。 (二)化学治理 化学治理是采用化学改良剂置换盐渍化土壤中的钠离子,从而降低盐渍土中的交换钠离子含量,达到降低土壤钠碱化度的目的。土壤胶体中的主要离子由钠换成钙后,可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透水性,达到治理盐渍化的目的。 (1)农业和生物治理 研究资料表明:当土壤含盐量达到占干土重0.2%,植物生长受阻;而当土壤含盐量达到2.0%以上,大多数植物死亡。但是,不同的植物(作物及品种)的耐盐性有很大差异。据初步调查,我国现有盐生植物423种,分属66科,199属。耐盐植物的改良治理功能是:增加地表覆盖,减缓地表径流,调节小气侯,减少水分蒸发,抑制盐分上升,防止表土积盐。 (2)植树造林 树木对水的截留量是作物或草地的10~100倍。盐渍化土壤植树造林,可防风固沙,降低地下水位,调节小气候,抑制盐分上升,还可以减轻旱涝灾害,有很好的治理改良效果。盐渍地造林要选择抗盐碱性强的林种,乔木树种有旱柳、垂柳、刺槐、侧柏、桑树、苦楝、白榆、杏、枣等;灌木树种有枸杞、紫穗槐、沙枣、沙棘、胡杨、小意杨、圣柳、杞柳、白蜡条等。克拉玛依市的经验证明:采用乔乔混交、乔灌混交两种造林模式,可以提高盐渍地造林成活率。 (3)种植牧草 治理改良盐渍化,前期最好先种植耐盐碱的牧草。据研究,连续种植牧草后,土壤中的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大都有所增加。根据的治理实践,草木樨、苜蓿等牧草的生物产量高,治理盐碱土效果好。 (4)种植耐盐作物 耐盐作物有向日葵、蓖麻、谷糜类、甜菜、玉米、棉花、高粱、大麦等。同时通过遗传育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的强抗盐新品种不断涌现。 四、结束语 这篇文章结合实际,主要研究分析了土壤盐渍化的危害以及综合治理与改良。笔者希望给予读者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马春莲,罗成科,许强,等.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对宁夏银川北部中度盐碱地及油葵生长发育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10):3046-3047. [2]秦嘉海,吕彪,南永惠,等.糠醛渣的改土增产效应[J].土壤通报,2014(5):237-238,233. 上一篇: 西甜瓜反季节种植试验总结
下一篇: 浅析工会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