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乡镇卫生院义诊在培养中医专业人才中的作用吕岩峰 邱林 许兆亮
摘 要:目的:改变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医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自我学习和分析问题能力,培养临床辨证思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方法:由教师带领学生到乡镇卫生院开展义诊活动,事先教师根据义诊活动所涉及病情情况,提前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义诊间隙或结束后组织学生针对病情和作业进行讨论,由教师点评总结。 结论:通过义诊活动不仅可补理论与实践脱节之弊,而且可将中医基础、中药、方剂、中医诊断及部分西医内科课程进行复习,使之有机地结合成一体,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辩证诊断思维,为未来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义诊;中医专业;人才培养
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尤其是传统医学,临床技能往往需要长时间的临床实践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所以如何培养中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近年来,中医教学虽然实践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但仍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1],目前多数还是以理论讲授和理论考试为主,直到学生毕业实习时,再进行内、外、妇、儿各科的临床实践活动。由于学生只掌握了理论知识,到了临床,面对具体的疾病,不知如何来诊断、治疗。而适时开展乡镇卫生院义诊活动能够弥补这一不足。 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由专业课程教师组织学生到乡村卫生院开展义诊活动,通过现场实践教学这一有效的途径,使学生既了解了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和农民基本医疗实际需求,又提高了临床实践技能。实践证明,到乡镇卫生院义诊是实践教学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形式,对学生掌握实践技能起着重要作用。 1.学生参加义诊活动的意义 1.1 义诊培养学生的中医辨证思维,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中医理论基础具有抽象性、具体性、整体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其理论结构层次复杂,又具有整体联系和灵活多变的辩证论治体系[2],其辩证诊断能力往往需要多年的临床实践摸索才能形成,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死记硬背大量的药方,形式枯燥,效率低下,通过义诊活动,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事先有针对性的记忆一些知识,到临床实践中认证,再通过教学讨论使知识进一步升华,尊重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完成了从记忆式学习到形成式学习再到转化式学习的转变,培养了学生的辩证诊断思维,提高了临床实践能力。奠定了中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 1.2 义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医患沟通能力 医学人才的培养有别于其他行业,职业道德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尤为重要,义诊活动,发挥中医专业易于开展工作的特点,通过诊脉、看舌象、针灸推拿,指导用药等竭尽所能的为患者服务,激发学生体验病情、爱护病患、实施人道主义的医德良心,使学生尽快进入医生角色,学会医患沟通技巧,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事业心强并有一定组织、沟通能力的新世纪人才。 1.3 义诊有助于学生了解群众疾苦,理解国家医改政策的重要性 农民是我国庞大的基层群体,多属于低收入,虽然近几年国家大力开展新农合项目,但由于多数就医的农民所患疾病为慢性病,病程较长,病情复杂,缠绵难愈,往往需要慢慢调理,因此,医疗费用往往成为广大农村人民就医的最大顾虑,昂贵的西医各项检查费用使很多人望而却步,中医看病素有简、便、廉、验的优点,深受广大农村人民的喜爱。另外,中医民间流传的一些秘方和验方也为广大农村人民所习用。义诊实践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大课堂。实践的经历、体验、感受,有助于同学们增加阅历,开阔眼界,有助于在校大学生了解国家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状况;有助于在校大学生认识国情,熟悉民情,更近一步的理解我国新时期开展医改的重要性,树立为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尽力的决心。 2.开展乡镇卫生院义诊的几种形式 2.1建立校院合作 长春市建立了以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市中心医院、市儿童医院、市妇产科医院等为依托的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基地,逐步提高农村医护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对乡镇卫生院进行对口支援,有效地缓解农村基层卫生资源匮乏、医疗水平不高且落后的问题。在联合办院中,以创新体制为突破口,建立了业务合作理模式。定期选派专家到乡镇卫生院进行讲学、会诊,义诊,使一些疑难危重患者得到治疗,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得到提高。通过义诊,可以提高学校和卫生院的知名度,培养学生的诊病能力。在过去的几年中,我校每年为农民义诊1500多人次,为农村患者就医提供了帮助。 2.2组织学生直接到农民家中 对家中有卧床或行动不便的农户,开展家庭走访,携带血压计、心电图机等简易设备,为农民测血压、查心电、做体格检查,开展针灸推拿等治疗,针对病情,赠送药品,即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水平,又解除了农民的疾病痛苦,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2.3预约上门服务及定期走访 对于一些家庭生活困难,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等,采取定期走访,预约上门的方式,主动为老人开展健康检查,进行健康教育,除了给予专业服务外,还给予生活上的照顾,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3.结论 通过采取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的医疗义诊实践活动,使学生直接接触患者,不仅可弥补理论与实践脱节之弊,而且可将中医基础、中药、方剂、中医诊断及部分西医内科课程内容在实践中进行复习,使之有机地结合一体,为临床工作打下基础,同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医患沟通能力,此种教学实践方式深受广大基层医院、农民及学生的欢迎。
【参考文献】 [1]王秀莲,等.温病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医教育,2005,(9):58-60 [2]朱蔓佳,等.基于首要原理的中医基础课程的设计[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40-41 上一篇: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素质
下一篇: 基于工科院校大学生卓越工程师能力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