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损型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对策研究郝 雪 戚 红 张 徽 【摘要】社会变迁使得结构缺损的家庭增多, “缺损型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引起学生工作者的关注,为帮助“缺损型家庭”大学生走出家庭缺损带来的影响,引导他们健康成长,需要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本文从“缺损型家庭”大学生心理干预工作的原则、干预措施、需要处理好关系、重点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探求有效的干预对策。 【关键词】“缺损型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工作、对策 “缺损型家庭”大学生由于成长过程中家庭结构不健全等特殊问题,出现一引起心理问题,引起我们学生工作者的关注,必须采取一引起对策进行干预,去帮助他们,走出过去、面向未来,找到自我、树立自信。 一、“缺损型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工作的原则 教育者们在主动工作中要把握一些原则,在不违背心理咨询伦理和相关法律规定的前提下,适度工作。 (一)尊重隐私 心理咨询中一直特别强调尊重隐私,“缺损型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工作更是要特别注意控制知道情况人数,除非必要不扩大,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双向选定帮扶人,尽量由学生本人意愿,充分考虑学生不愿意外传的心理。 (二)积极关注 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一个前提就是建立信任,“缺损型家庭”大学生会出现防备心理,这就更需要我们坚持积极关注的原则。积极的基础上,主动接近,适度关心,日常中润物无声的关爱 ,了解学生的优点和短板,搭建平台,创造机会,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养成健全人格。 (三)换位思考 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区别,不能只是单纯的用讲道理的方法去灌输引导,面对“缺损型家庭”大学生,他们更需要无条件理解,学生工作者要设身处地的考虑学生成长的环境,站在他们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成长过程,共同面地现实的情况,克服困难,规划未来成长。 二、“缺损型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措施的几个层面 (一)软环境,好示范 在大学要想完善他们的人格,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首先要营造整体的健康向上的软环境,无论是学校的校园风气,学校教职员工全员的示范引导,成功校友的亲身指导,优秀学生的选树宣传,都要成为健康、阳光、向上的软环境,使“缺损型家庭”学生生活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的人生选择和规划。 (二)正能量,对方向 一个人的认识中正面的意识占上锋,负面的东西就不容易侵蚀,但如果消极的想法存在,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就会有偏差。“缺损型家庭”大学生如果片面的钻进“自己的人生是不幸的”这个牛角尖,成长会受到影响。 学校将第一课堂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心理调适方法传授与第二课堂的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以传递正能量为努力方向。组织去孤儿院等弱势群体中,面对更多坎坷的人的生活,使他们对人生有更客观的认识。在公益服务中奉献爱心、感受感恩,懂得珍惜、学会担当,体会责任。在集体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团结、体会共赢、体会荣誉。 (三)早干预,多指导 “缺损型家庭”学生很敏感,特别是从小经历过很多的孩子早熟,形成了一套应对不同处境不同人的办法,有的学生在刚接触时表现出比健全家庭学生更阳光更积极的一面,某种程度上淡化了学生工作者对这样的学生心理问题的注意。 学生工作者要明确对学生成长有指导的必要,要主动走近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近距离了解他们的问题所在,关注他们生活中的关键时期和变动,第一时间指导,尽量化解他们的矛盾,防患于未然。早干预是尽早去发现,去指导,去化解,而不是问题爆发后的处理。 (四)大合力,强支撑 家人永远是最坚实的后盾,但是“缺损型家庭”学生的世界里家庭不再坚固,对其他人的信任度也随之下降,他们无法和很多人一起互相支持,特别是遇到困难,自己无法度过的时候,没有别人支持,问题就会出现。 学校是联系学生、家庭和社会的纽带,学校要积极沟通学生和家长,以客观的角度、积极的态度,帮助学生和家人修补家庭带来的伤痛。学校中要将辅导员、班主任、教师的作用发挥出来,营造家的氛围,发动学生朋辈之间的影响力,特别关注学生的恋爱,给予适时指导,使之健康发展,成为学生稳固的支撑,奋斗的动力。 三、“缺损型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需要注意的关系问题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想干预达到如期效果,除了家庭等社会支持外,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和学生是最重要的几个关系,这其中必须处理好二方面的关系。 (一)辅导员与心理咨询师的关系 辅导员,心理咨询师二者并不矛盾,是整个支持系统中最重要的二个主体,咨询师处理的是心理专业的层面,通过专业的工作引导学生找到出现问题更深层次根源,帮助他们面对、解决和放下。辅导员不仅在心理潜在危机的发现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后期的干预过程中也是巡视并维持整个支持体系牢固的关键。 二者需要密切联系,互相支持,这样才能达到帮助有需要的学生的最终目的。学校的心理咨询有着与社会医院不同的特殊性,学校有着监护权,在不违背咨询伦理和法律的前提下,咨询师和辅导员可以共同商讨学生的教育和发展,形成合力。 (二)教育干预者与学生的关系 在教育干预者和学生的关系中还要特别注意学生会出现的二种极端情况。 第一种是阻抗的应对。 阻抗源于不信任,是一种内心缺乏信任感而外化出的对抗行为。“缺损型家庭”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主要原因也在于安全感丧失,缺乏信任,所以在干预过程中最重要的如何建立良好的信念关系,有了信任,才能有效的应对阴抗。 第二种是过分依赖的应对。如果他们不是把重点放在自身的坚强和信心的唤醒上,而是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教育干预者身上,很容易出现过分依赖的情况。如果是针对辅导员,问题就更严重一些,因为辅导员不会轻易更换,也无法不在日常的教育管理服务中接触,所以更要在工作中把握好度,及时调整工作方法。 四、“缺损型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重点内容 “缺损型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不一,但是要帮助他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学习与未来 “缺损型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很多有抑郁的症状,抑郁是源于过去,走不出来,除了心理咨询中要找到症结所在,引导他们应对外,辅导员要帮助他们一同规划未来,让他们看到希望,找到努力的方向,找到自信的重要方法,学习与未来是“缺损型家庭”大学生心理干预的重要内容。 (二)物质与精神 我们在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其物质生活的底线,尽可能给予资助和勤工助学的平台,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要通过一些自强自立这星的评选和宣传,让他们看到努力的方向,学习的榜样,通过一些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让他们发现自己的幸福和体会到助人的快乐。 (三)交往与恋爱 “缺损型家庭”大学生和其他人一样,甚至由于缺乏而有更强烈的需要,无论是他们自我压抑躲避畏缩,还是他们过分依赖都无法改变他们也渴望交往与恋爱,渴望爱与归属,尊重与被尊重。他们更需要的是指导,就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加注意,及时关注,适时指导,潜移默化的帮助他们处理好这些关系。
【参考文献】 [1]《家庭结构缺损型学生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对策的研究》课题组. 家庭结构缺损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5,(02):116 [2] 谢广英, 王利敏.试析单亲孩子心理、性格弱点的成因及教育对策,法制与社会,2008(06):232 [3] 葛缨, 杨丹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2011(02):114 上一篇: 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分析
下一篇: 探讨高层连体建筑结构施工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