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财务会计报告的改革与发展方向李颖慧 摘 要: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迎接我们的是一个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以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处的财务环境受整个经济环境的影响,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财务与会计作为企业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如何面对变化的环境,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是需要我们不断研究的一个课题。分析了新环境下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新要求,以及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弊端及局限性,阐述了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财务会计报告;改革;发展 财务会计报告是随着复式簿记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的。财务会计报表的演变持续了近100年的时间,分别经历了以资产负债表为中心的阶段、以损益表为中心的阶段和两表并重的阶段。由于现行的模式对表内报告有着苛刻的确认标准,现行的财务会计报告模式正酝酿着另一场深刻的革命。 一、财务会计报告改革的必要性 1.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企业组织形式及其在社会和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不断发生变化,除了直接投资者、债权人外,企业内外还出现了大量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部门、顾客、合作伙伴、社会部门等等。传统工业经济下,信息使用者注重的是财务信息,而在知识经济下,信息使用者要求拓展信息披露的内容,在信息的质量上强调信息的相关性、一致性与及时性。现行的报告体系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2.无法满足信息的时效性需求 信息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时效性,及时有效的信息能为商家带来滚滚利润,而延迟滞后的信息则可能导致商家丧失商机。现行财务报告的披露无法达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披露的周期、时限过长。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两个月的时间企业的财务状况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已跟不上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同时较长的报告周期为企业进行各种幕后交易创造了时间条件,如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资产重组、关联交易现象一般发生在年底编制报表前。依据过时的、经过调整的信息做决策,成功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3.无法反映非货币信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力资源、无形资产、数字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另外,企业的声誉、其能源的来源及产品的销售渠道等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但由于这些因素无法用货币形式进行描述,所以无法在财务报告中列示。信息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企业生死的竞争,但是由于现有会计报表主要是反映以货币计量的历史成本数据,在会计报表中绝大多数是有形资产的信息,而对大量无形资产的信息无法体现,从而大大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4.无法满足对前瞻性信息的需求 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物价的波动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摆脱的现象。二战以后,持续的通货膨胀曾经席卷全球,受其影响,一些技术含量低的资产价格急速攀升,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导致那些技术含量高的资产价格直线下跌。以历史成本为计量模式的传统收益表缺乏相关性,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2000多家金融机构因从事金融工具交易而陷入财务困境,但其财务报告在危机之前仍显示良好的经营业绩。许多投资者认为,历史成本财务报告缺乏前瞻性、预测性的信息,不仅未能为金融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发出预警信号,甚至还误导了投资者,使其判断失误。 5.无法满足信息的可靠性需求 现有企业会计报表的局限性还表现在会计人员对会计报表信息可靠性的影响,即会计人员倾向于粉饰报表。为了合理地反映收入与费用的关系,报告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果,在期末,企业要根据配比原则进行大量的调整和转账处理,虽然对财务数据的处理是以发生交易事项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但是由于这种转账和配比处理带有主观性,加上企业的会计报表对外是提供给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使用的,从企业的管理层到财会人员都希望会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良好的经营业绩,会计人员带着这种心态来编制会计报表,就使得会计报表带有粉饰的色彩。 二、财务报告的未来发展趋势 1.财务报告的方式转变 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的普及和人们观念的转变,未来财务报告在信息载体、传递方式与表述方式都将与传统方式告别,纸表将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将是在网上发布财务报告,发表的也不在是单一的表格、数据,而是更多运用图形与音像的方式。中国证监会已经要求上市公司除在证监会指定的报刊杂志上登载年报摘要外,必须上网公告,而且对于在网上发布的年报信息要承担同样的责任。 2.财务报告的历史计量原则的改进 现行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主要是对过去的交易事项进行分析、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企业拥有资产的目的在于创造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从历史成本中既不能准确计量出现有资产带来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也不利于投资者对企业的规模和生产能力作出正确的评估。尤其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历史成本不承认因物价变动而引起的币值变动带来的影响,也不能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化,从而严重降低了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未来的财务报告中,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不再是唯一可靠的信息来源,同时还会包含以未来交易为基础的公允价值计量。企业将采用折衷的方法即: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计量基础。 3.财务报告模式的改变 为了更准确的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和价值,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必须要有所改变。未来的财务报告模式应该在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的基础上再加一个第四报表及全面收益报表。全面收益是企业在报告期内,由企业同所有者以外的交易及其他事项与情况所产生的净资产的变动。全面收益表可以较好地报告能够快速成交的金融资产的末实现价值的变动,与所有者交易无关所引起的权益变动等当前直接调整所有者权益的一些项目。并且对那些由于市场价格或预期价格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末实现的收益能够较好的确认,使收益计算的一致性增强,如实反映企业本期间的全部收益。通过增加全面收益报表,可以让报表使用者更清楚地得到有关一个企业财务业绩的全部信息。 4.表外信息内容日趋增强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在信息化过程中,表外信息是财务报告中有助于使用者做出经营决策,但又不能在法定财务报告内反映的信息。表外信息包括知识资本信息、社会责任信息、分部信息、衍生金融工具信息、非财务信息、未来信息等,由于财务报告的目标将更多地倾向于决策有用性,未来的财务报告将向内容多样、形式灵活的方向发展。 三、结语 会计的发展与企业的财务环境息息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的迅猛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观的形成、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等都给会计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课题。传统的财务会计报表已不能充分披露有用的会计信息,从长远的会计目标来看,要想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就要相应地改变会计信息重可靠轻相关的现状,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充分性和及时性,更好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 上一篇: 提升我国医疗机构委派制会计工作水平的对策
下一篇: 浅谈网络会计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